最近,中国又获得了两项“殊荣”。有一项是别人送的,国际能源署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在报告中称,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能源第一大消费国。
另外的一项,是我们自己封的,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将中国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面对这两项“殊荣”,官方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面对前者,国家能源局立即援引国家统计局2月份发布的去年相关数据,进行反驳。而针对后者,按照国家统计局7月份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GDP总值超过日本也的确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两份数据,都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字支持,看来的确是权威可信的。且慢,姑且容许我来翻一下旧账吧:2009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相比财政部税政司54219亿元的统计,两个数据相差3600多亿元。
如此大件事,至今仍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解释。只有所谓专家出来讲,因为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样,统计结果也不同。“统计口径”?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词。潜台词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于相关数据进行“优化”。
数据,按照道理来说,应当是用同一种计算方式采集而来,并能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指导或者参照意义的。一旦被权力意志影响而失真,就失去了所有的存在价值。而对于数据的过份迷恋,更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恶劣后果。
但这样的游戏,或许只能存在于国内当前的环境,一旦与国际接轨,便立刻为其所累。
无需讳言,中国陶瓷行业的实际产能、产值究竟是多少,这是一个全行业的迷。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地方工商,都只能凭借几个比较熟悉行业发展的专家,根据装备的容量进行初步的估算。
真实的数据在哪里?恐怕只有老板或者财务总监等公司的核心高层才能知晓,其他人等,概莫能知。更有人判断,陶瓷行业是一个并不适合上市的行业,并以亚细亚、鹰牌、四维的市场表现为例,称正是上市公司对于真实数据披露的要求,拖累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我无意去判断真伪,但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数字迷局之上的繁荣的话,就如同是一座位于流沙之上的通天塔,最终是会倒掉的。而深受其害的,到头来还是企业自身。陶瓷行业与“中国名牌”无缘,仅仅是数据混乱后所造成的表现性的恶果之一。
前些年,中国企业界热议的是关于发展进程中的“原罪”。坦白的说,资本的萌芽,难免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企业,身处由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各项法律法规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态势面前,难免滞后。就连联想的柳传志,也曾经不无得意地说,“中国企业或许是龟,外企或许是兔,但在中国市场这片泥泞中,龟其实更有优势。”
每个发展阶段,都应当有着每个发展阶段的法则。如同小男孩强亲一下小女孩的嘴,还可以被称为童心流露,无人计较。而成年男人倘若还要恣意妄为,去强吻陌生女子的手背,都应当按照性骚扰论处的。
而中国陶瓷行业的状况,就恰如已经拥有了成年男人的身体,但心智依然停留在孩童阶段。我们拥有了庞大的产能,但依然乐意于在产品设计上亦步亦随;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工厂,但依然沉溺于依靠规模制造来获得最大价值的利益;我们拥有了堪称一流的生产设备,但依然会将落后的生产线转移到其他的新兴产区继续谋取利润……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倾销是一件好事。它迫使企业不得不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准则,将自身公司进行一个全身体检。一次反倾销应诉下来,整个企业的构架到流程都变得更加符合国际化的要求了。”嘉俊陶瓷的总经理助理王常德深有感触的说。
迷恋数据所造成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远未到爆发的时刻。一些新兴产区还没有来得及从急剧发展的陶瓷格局所带来的GDP增长的喜悦中缓过劲来,几乎一夜之间又得要面临来自环保与物流,销售与通路的多重压力。
“我们不能再干这‘伤天、害地、伤害人’而且‘低价贱卖国土’的事了。”行业中众多有识之士已经率先觉醒,直面过去陶瓷行业发展为了追求速度而低价竞争的种种弊端。诚然,就算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数据”来降低我们的能耗,提升GDP总值,但走的依然是竭泽而渔的不归之路,留给子孙后代的是被污染的天空,被挖掘得满目疮痍的大地,这样的数据又有何意义!!!
拥有一片透明的天空,是所有人的希望。但这个希望,得首先建立在一片透明的数据机制的前提下。苛求某些龙头企业脱离具体环境而带动整个行业往更健康的方向进化,这只能是道德洁癖症者的臆想。但这无阻于我们高声疾呼,“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们,是到了切实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