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消防宣传材料和挂图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困于住宅楼或旅馆火场的人用被单结绳逃生的图。
这种逃生方法很多年前就有,但作为常用的逃生法广泛宣传,还是在1985年发生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之后。
当年4月19日凌晨,该饭店11层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还有37人逃了出来,其中2人就用了被单结绳逃生法。
住在23号房间斜对门18号房间的是两位中国客人,一个叫李井泉,另一个叫孟炳恒。
零点以后,他们被走道里的喊声惊醒了,李开门一看,一股浓烟立即涌进屋里。不好,失火了,怎么办?他们商量一阵,觉得只有披着湿被往外冲。
于是两人打开浴池龙头,将毛毯浇湿。李蒙上毯子先冲出去,冲到16号房前,即首先起火的房间前面,他摔倒了,发现地毯已经烧着,双手也烧伤了,于是退了回来,关上房门,另想他法。
商量一阵之后,觉得只有破窗而走,于是李立刻穿好皮鞋,系好三床床单,一头拴在钢窗的拉栓上,攥着床单往下滑。
滑到10楼窗口,便用皮鞋踢碎玻璃,钻了进去。他得救了,孟用同样的方法滑了下来,李将他抱住。他们都脱险了。
于是,被单结绳逃生法火了起来。应该说,当年大力宣传这种逃生法,还是有道理的。
那时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备,连天鹅饭店这种国内不多的高层饭店也没有喷水灭火系统。
逃生绳、逃生缓降器等应急逃生器材太贵,居民买不起,社会单位又没要求配备。
另一方面,在临时用于逃生的物品中,雨水管越来越不能用了。
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通塑料制的雨水管逐渐取代铸铁雨水管。塑料雨水管设计时不考虑逃生的作用,强度不大。并且这种塑料容易老化,发脆。
尚未被替代的铸铁雨水管经过多年日晒雨淋,强度也下降了。
用木板搭桥逃到邻居家阳台的方法也很少能用了,因为存放大长条木板的家庭越来越少。
被单家家户户都有,旅馆里更少不了,于是被单结绳逃生法得到广泛的宣传。
在承认被单结绳可用于逃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逃生法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众多的绳结中有一个没打好,就会危及生命,故障率很高。
另外,三楼以上逃生时,它往往不能让使用者靠它到达地面。而低故障率和让使用者安全到达地面,是建筑物外逃生器材必须具备的性能。
与被单结绳相比,使用逃生绳、逃生缓降器等专用建筑物外应急逃生器材要安全得多。
我国好几年前就颁布了一系建筑物外应急逃生器材的国家标准,这些产品很容易买到,价格也是普通居民承受得起的。
因此,如今我们应该把这些专用应急逃生器材作为建筑物外主要逃生手段宣传,而不是被单结绳逃生。
几年前,某大学组织学生演练逃生时,让大学生用被单结绳逃生,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用来结绳的被单比逃生绳还贵,逃生时安全性低,一次演练后就没用了。为什么不用逃生绳演练,不仅更安全,而且演练后还能留在宿舍里,作为常备的逃生器材?
当然,被单结绳逃生法也不能完全放弃。当我们在远离消防站,耐火等级低的民宿楼住宿时,半夜里发生火灾,无法从楼道逃生时,也许会用上它。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万不得已情况下的逃生方法,而不是常规的逃生法介绍。
更不能让人们感到,有结绳逃生法做备用,配备逃生绳、逃生缓降器是多余的。(来源:消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