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支队秦淮大队大队长张晟途
要去比利时啦!
去干啥?
不是旅游!
不是度假!
因为他干了件大事!
近日,张晟途联合东南大学李新建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李岚教授撰写的论文《适应到创新:中国历史街区防火措施发展与趋势》被“文物古迹遗址的预防性保护、监测和维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采用,并作为大陆消防领域唯一课题受邀参加今年4月在比利时召开的教席会议。
(会议邀请函)
这篇论文说了啥?
该论文以南京市秦淮区现存历史街区消防设计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该区老旧居住区(棚户区)较多的特点,深入调研走访区内众多的明清和民国时期历史遗产和文物建筑,并对国内1990—2018年历史街区的消防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为下一步做好历史街区消防设计与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改善消防管理
➤增加适用性的水喉、水幕设计
➤改善室外供水设计
➤规范燃气设施、电气线路铺设和用火部位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火灾预警、监控和应急联动
➤………
(论文摘要截图)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
张晟途说,秦淮区明清及民国时期历史遗产、文物建筑比较多,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街巷可能都曾史上留名。大家耳熟能详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描绘的就是南京秦淮的乌衣巷。
然而,这些场景在消防员的眼中,可不仅仅是诗意和浪漫,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安全隐患。
特殊的房屋结构、年久失修、防火间距不够、消防设施欠缺、电线私拉乱接、用火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这些建筑耐火等级较差,一旦发生火情,曲折小巷内消防车根本通行。
2018年,辖区深巷内一处古建筑发生火情,消防车被迫停在路口,消防人员铺设了200多米水带进行扑救……这起火灾让张晟途印象深刻。
这样的火情真的无法避免吗?他决定找出解决办法。
“高大上”论文和居民有关系吗?
张晟途说:“我们做的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研究,我们就是想解决居民们最根本的安全问题,解决他们的防火安全需要,让他们有安全感。”
小西湖片区目前已经完成大部分建筑的初步改造,居民们看着配备到家门口的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电气改造工程、消防值班室、微型消防站,连说“睡觉都踏实了”。
随后,这里还将进行消防供水到户改造,确保最短距离内的规范水量以预防火灾。另外,燃气管道工程也已立项,进入设计阶段。
接到邀请时,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我们只是针对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做了研究,想把问题搞清楚,解决好。这只是我们日常做的一项工作。”接到会议邀请的张晟途没有别人以为的惊喜,“防火正是预防性保护中最重要的部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火灾预警、监控和应急联动的方式刚好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习的兴趣,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交流相关的经验和技术,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了解他们的做法,也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小声叨叨一句:此次受邀参加会议,张晟途将全英文发言、交流哦。)
这样的消防人才,还有……
近年来,支队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与驻地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交流合作,为广大指战员搭建互鉴互学、交流培训的平台,通过举办干部理论读书班,定期邀请学术专家来队交流、开展“导师制”活动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指战员围绕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取得了一批有益的科研学术成果。(来源:南京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