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俗活动“做佛生日”是一种很朴素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回报,家家户户烧香礼佛对神明表示敬畏。每年“佛生日”快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提前做准备,大扫除,洗碗筷、炊具,蒸糕炸粿,杀鸡宰鸭,备好供品,到了正日子敬“佛公”、宴宾客,前后忙得不亦乐乎。
每年入秋以后,在闽南农村,各个自然村一年一度的“做佛生日”民俗大戏轮番上演。长期以来,“做佛生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序或仪式,借“做佛生日”大操大办要“面儿”的社会陋习滋长,造成了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交通安全隐患、酒后争吵寻衅等负面影响。
十年前,为落实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东田镇党委、政府发出倡议大力提倡“佛生日”节俭操办,不请客人,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塑造东田新形象。桃园村积极响应,狠抓村民道德建设,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率先在全镇开展禁止“佛生日”、“婚丧喜庆”等大操大办现象,树立文明新风,每年全村节省开支百万元以上。近年来,桃园村广大群众将平日里移风易俗省下的资金办公益,用于建设机耕路、微景观、小公园、杨梅基地、奖教助学等。移风易俗反哺公益,文明新风全面开花,十年的坚持,桃园村在很好地保留、保护“佛生日”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同时,也遏制住了大肆请客喝酒,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恶劣风气。
(来源:倾心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