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东田之光 > 列表

东田英烈传:陈言廉

2023-04-05 10:17:58      来源:   



东田英烈传

陈言廉  

640.jpg

  陈言廉,字志谦,乳名诗琴,1909年11月28日出生,南安县东田乡甘露坑人。其父陈恩冬,是一位染布手艺工人兼务农,母亲苏红娘,育有五个子女,言廉最小。由于家贫,言廉童年放过牛,捡过牛粪,因从小聪明好学,免费入读书塾,后得当地基督教会资助,入读泉州培元中学,高中毕业后,正当大革命高潮,泉州秦望山等人响应广东政府军北伐入闽,在泉州举办士官养成所,招收有志青年入所训练。陈言廉年轻气盛,毅然报名参加,从此步入军旅生涯。

  大革命时期,历任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部特务连排长特务营连长。1933年,任福建省保安第八团大队长(营长),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训练,结业后回保安八团任营长。

抗战时期

1938年,正值抗战,陈言廉任南靖县军事科长兼自卫大队大队长。其妻黄玉真调南靖中心小学任教,参加由厦门进步青年黄楚云、谢意仁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宣传抗日。可陈言廉却接上级通知,抓捕这批宣传队员,陈言廉立即通知该批进步人士连夜撤离南靖。该事件引起陈言廉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满,促使他走上觉醒之路。

1940年,陈言廉的上级兼好友林梦飞(香港著名演员林峰祖父)任莆田县长,调陈言廉任莆田县军事科科长兼自卫大队队长。他率兵参加收复南日岛的战斗,配合友军攻打日占区福清县。1942年,林梦飞调任福建省保安第二团上校团长,陈言廉即任中校副团长。他亲自率部炸毁东淀灯塔,炸死日兵多人。指挥夜袭金门岛,抓获伪盐场长。

率325师起义  

  1948年底,为确保退路,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李良荣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利用泉州地方势力组建第325师。1949年1月,第325师勉强凑合起来,师长吕省吾,副师长陈言廉。全师2000多人,师部设于泉州明伦堂,隶属第121军建制。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从一开始就密切注视此事,认为陈言廉出身贫苦,早年受过进步思想影响,参加过抗日战争,是策反该师的重点。进步知识分子、许集美之兄许书纪利用过去同陈言廉的同学关系,经常从香港寄毛泽东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约法八章》《文汇报》《华商报》等进步书刊给陈。许集美还利用其父亲和陈的老师许子杰的私人关系,亲自做许子杰的工作,由他向陈言廉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使陈渐生弃暗投明之念,通过许子杰要求与泉州地下党组织建立联系。中心县委经过研究,先派在南安做策反工作的颜嘉祥负责与陈联系。这时,吕省吾也向中共华南分局表示了要起义的愿望,华南分局将情况通报给泉州中心县委。中心县委又派颜嘉祥找吴鸣海,通过吴与吕建立联系,因吕、陈不和,为使策反工作顺利开展,再派黄书麟同颜嘉祥一起,负责与陈言廉的联系。颜、黄以泉州团队联络员的身份,不断向陈言廉宣传革命道理和革命形势,讲明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主张,鼓励陈投向人民怀抱。不久,吕省吾受调率1个半团离泉到厦门,之后护家眷去了台湾。

  7月底,师部参谋洪应百奉陈言廉之命前往晋江安海前埔村与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商谈了有关起义事宜后,即开始准备起义。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19日凌晨,国民党第121军军长沈向奎向陈传达了国防部命令,要该师撤往厦门、金门。陈言廉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起义。他一方面将军部命令和立即起义的决定通知泉州团队请求配合;另一方面以执行军部命令为掩护,密令早已联系好的部队开往安海龙山寺集中。由于时间急促,原准备起义部队来不及全部通知,有一个营被迫开往东石登船去厦门。当日傍晚,陈言廉率1个半团、1000左右人枪正式宣布起义,成立“闽南地区起义司令部”,自任司令员,郭崇山(师部上校附员)为副司令员。同日,驻南安的吴鸣海也交出10多支枪向游击队投诚。随后,起义部队开往南安官桥整训。当晚,325师部队自动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露宿官桥街头,虽然秋风习习,但战士们内心却感到无比温暖。泉州中心县委召开群众欢迎大会,送给起义部队慰问品,派陈文为正式代表、黄书麟为副代表和一批政工干部到该部工作。第325师起义,震动了闽南残敌,对加速闽南地区的解放起了促进作用。

参加解放战争  

在官桥整训后,部队开赴安溪参加解放安溪县城的战斗,9月21日,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7师261团,陈言廉被任命为团长。陈言廉率该团参加解放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宁化、清流、明溪等县城以及清剿闽西北国民党残余部队,战绩显著,为加速解放闽西南地区,肃清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不幸牺牲  

   1950年5月,陈言廉受福建省军区选送华东军区学习,并留在军区教导团工作。1951年8月,陈言廉由南京返闽,猝然途中出事,不幸于8月10日牺牲,年仅43岁。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烈士证书:“陈言廉同志在革命工作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烈士,以资赉扬”。


来源:《南安革命英烈》、

泉州机关党建网、“泉南史话”公众号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