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泵业资讯 > 列表

寻找新质生产力标杆 | 揭秘凯士比布局新质生产力的背后力量

2024-11-08 17:27:33      来源:   
提起泵、阀门产业,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熟悉。

“泵阀往往是在最不显眼的地方,但却保障了国民经济正常的运转。全球有10%的电力消耗来自泵系统,而这一比例对工业领域的泵系统来说,则高达30%。如果想要降低能耗,首先可以通过调整泵本身,这样能减少1%的能耗;如果将泵和电机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再减少5%的能耗;而通过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能耗可以进一步降低20%;实现以上的节能效果,必须依赖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如果所有泵和电机都可以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控制,整体能耗可以降低30%至50%。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高度集成的数字化系统,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一位来自泵阀门供应商企业的负责人对于泵、阀门及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如是介绍。

这位负责人正是凯士比北亚区域执行总裁贺钧。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他介绍了凯士比,这样一家成立于德国,拥有153年发展历史,扎根中国30年的公司,是如何被越来越多客户认可的。

在贺钧看来,凯士比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归功于高品质、多场景应用和数字化领先的优势。

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

凯士比,1871年,由机械工程师约翰内斯.克莱因(Johannes Klein)和企业家弗里德里希.尚茨林(Friedrich Schanzlin)、雅各布.贝克尔(Jakob Becker)一起在德国法兰肯塔尔创建。

在1924年至1934年间,凯士比在德国收购了更多工厂,并建立了欧洲子公司。1941年,KSB Compañía Sudamericana de Bombas公司(以下简称“凯士比”)的成立开启了其在美洲大陆的征程。1959年,巴基斯坦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公司进军亚太市场。之后,公司不断进行收购与合并,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2.jpg
1994 年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凯士比与上海电气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早期,上海凯士比泵在供水和污水业务方面快速发展,曾占有上海市70%的市场。进入千禧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火力发电需求爆发,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火电厂三大主泵制造技术的厂商,上海凯士比泵抓住了本土化机会和市场机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此后,凯士比在中国一气呵成,先后开设了临港、常州、大连等多家公司,并在中国台北、中国香港等地区设立机构,还在天津成立了售后服务公司,形成了集销售、工程设计、研发、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系列业务布局。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凯士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39亿欧元,同比增长3.7%;息税前利润(EBIT)同比增长3.7%,达到1.163亿欧元。

“一个传统企业能够进入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的指数股行列。它代表了市场对凯士比近年来发展的最大肯定。”贺钧说道。

源于对高品质的把控,目前,凯士比中国已成为国内产品范围广、技术水平高的泵阀制造及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2023年,凯士比中国取得了30亿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凯士比在中国的年营业收入占全公司总额的12%-15%,“中国所在的北亚区在凯士比全球九大区中占据前二,尤其近五年在订单、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凯士比中国也成为了全球业务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贺钧这样说道。

“凯士比在中国过去五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1994年在中国投资的总额。”

今年7月18日,凯士比上海化工工程泵工厂落成。该工厂为凯士比上海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投资项目,花费近2000万欧元。“新投资也正是看中了中国在石化领域的高速发展。”贺钧说。凯士比中国的业务曾经有60%以上来自能源领域,如今在通用工业、石油化工、水等领域的业务则都在不断扩大。

按照贺钧的逻辑,“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凯士比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凯士比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国产化战略为支撑,为中国市场和全球业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紧抓新质生产力的突破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新质生产力被提出以来,全国各省市区政府相继出台实质性推动举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加速,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奋勇向“新”,一系列布局前沿、引领未来科技的研发项目被倾力培育。

“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凯士比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历经风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贺钧说道,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由量到质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提质增效以及高质量发展。在此阶段,新质生产力将会给企业、工业界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有利的支撑点。

在贺钧看来,新质生产力要求每个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来思考未来,如何依托技术的发展,在新市场环境当中找到新突破口,避免同质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凯士比进行重塑和改造,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引入到生产运营、物流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企业质量提高、效率提升,以及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上海水泵厂为前身,拥有70多年历史传承的机械制造传统企业,但实际上,发展至今已在数字化管理的许多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数字化发展不仅是凯士比中国的战略,也是凯士比整个集团的战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凯士比中国在数字化方面的成果不仅在中国初见成效,也为凯士比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贺钧说。

“我们将60%资金投入到数字化相关方面来赋能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贺钧透露,7月新落成的化工工程泵工厂,凯士比在原本的投资基础上,又增投了三四千万资金,专门进行数字化改造。

截至目前,凯士比上海在全国拥有6个办事处、5个服务中心。

2024年是贺钧来到凯士比北亚区工作的第五年,也是凯士比在中国发展最快的一年。事实上,凯士比中国在探索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先设定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并且可以产生实际效果。如此避免步子迈得过大,造成浪费和损失,这样也能加快迭代速度。秉承着如此推进思路,现今凯士比中国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脉络已越来越清晰。

数字化转型的“野望"

对于凯士比数字化发展的未来谋局,贺钧分享了自己的“野望”,“达索系统”是我们的对标企业,总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探索一条独立的数字化的发展道路,要做的是去标签化。”

据悉,凯士比推出了三款数字化管理产品:凯泵卫士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瞭望塔系统、数字孪生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贺钧介绍称:“凯士比瞭望塔系统,把建厂三十年来销售的28万台泵,包括8万多台高价值的泵全部搬到地图上,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应什么客户、泵的具体信息等全部反映在地图上,让售后服务人员能够及时跟踪每一台泵的体检信息,更好地贴近客户、服务客户。”

贺钧举例说,以前如果想要了解某个时间货场货柜的物流状况,比如货品数量/类别、货柜中位置分布、停留时间等等,需要由总经理带队,联合销售、物流、财务、规划等多个部门,先花3-4天的时间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和打印Excel表格,然后拿着纸质表格到货场中进行一一比对,最后再花3-4天进行信息整理。整个过程不但“兴师动众”,而且最终得到的已经是1周前的数据情况。“货柜的信息是实时变动的,有的货品在运走,有的是新增的,还有的经过了重新摆放,1周以前的数据,对当下的决策并没有太多参考意义。”

如今,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在三维数字化地图上,管理人员只要用鼠标任意点击一个货柜,对应设备所属的客户名称、设备型号、在该货位停留的时间、距离发运的时长等等都一目了然。并且,在距离发运还有10天时,系统还会自动向客户和相关销售推送提示信息等等。如此一来,不仅运营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客户体验也得到了提升。

“客户也能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实时查询订单状态,和在京东、淘宝的物流体验是完全一样的。软件运用到数据原生的物流体系和生产配送系统以后,效率提升了32%。”贺钧说道。

在生产环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对车间的全面数字化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实时了解车间的生产工单、工艺流程、报警信息等,还能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漫游,对生产工位进行精准监控。

此外,凯士比上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打造了多个创新案例。其中,最让贺钧引以为傲的是与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合作,在世界上最大的核泵测试车间,进行了数字孪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台核电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架——一个长17米、宽15米、高19米,管道长达85公里的3D模拟、数字孪生、云端测试和云端见证系统。

这个全数字孪生工业测试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管道的压力、流量、扬程等信息进行图形化展示,测试人员在出现报警时,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结合AI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预测,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和优化管理。“我们可以对核电主泵测试过程当中,大概85公里的管路,1000多个传感器,所有的状态报警和预警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测。”贺钧欣慰地说道。

“这个软件已经被七个省24个客户采用,为客户提供非常精确的故障预测和诊断能力。经过不断的优化迭代,我们需要去掉,凯士比9的标签,打造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行业通用软件产品。”贺钧分享,凯士比中国的数字化产品已经反向赋能集团总部,未来希望再进一步支持到南亚和北美市场。

本土化发展稳中有进

凯士比上海的本土化策略就是要将德国的技术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并且在中国境内培育本土专业技术人员来服务本土客户。凯士比上海的本土化战略推进可谓稳中有进,不断前行。

为适应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及满足核电设备国产化要求,凯士比与上海电气集团(SEC)合作,在2008年成立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核主泵及核电厂的泵阀产品。

自2011年底投产运行以来,上海电气凯士比已为国内多个核电站生产、交付了大量的核级泵及常规岛泵。例如为福清、宁德、田湾等核电站提供了相关泵阀产品;为“华龙一号”首堆-福清5号机组提供了上充泵、余热排出泵等;为“国和一号”(CAP1400)示范工程提供了湿绕组主泵等。今天,上海电气凯士比已经发展为给中国核电厂提供泵产品中最大的一家企业。

“在过去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在逐步收缩战线,我们却不断的布点,扩大售后服务中心。目前我们在天津、西安、成都、广州、上海建设五个大型的售后服务中心。我们的售后服务伙伴更是遍布国内三十一个省市区,真正做到了服务半径缩短百分之八十。”

面对市场竞争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凯士比深刻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缩短供货周期,凯士比加大了本土化投资力度。近年来,研发部门每年推出多款本土化产品,从2020年之前的每年两三款,到2020年之后每年十余款,且保证每年有八到十款产品完成本土化并推向市场。

在10月25日凯士比上海举办的啤酒节上,凯士比上海发布新的本土化泵产品和数字化产品,通过数字孪生方式现场演示,为客户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据悉,目前凯士比上海有约60款产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生产。

通过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凯士比上海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水和污水、通用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受益于本土化速度的提升,产品的供货周期缩短,竞争力增强,赢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和市场份额。同时,本土化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凯士比中国的战略以人员和企业文化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增强在能源、石油、化工、通用工业、水务、矿山、楼宇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深耕细作,凯士比提升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贺钧说道,这些都对企业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多场景的支持为凯士比打开了更多的行业市场和品牌影响力。

可持续发展未来可期

除了数字化、本土化外,可持续发展也是凯士比在中国发展的战略之一。

凯士比集团要求“2025年碳排放下降30%的要求,并在203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在中国,我们提前三年实现了总部要求的降碳目标,贺钧表示,这更展现了凯士比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今年7月,凯士比上海揭幕了一个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化工工程泵工厂并在其屋顶铺设太阳能板,这将为我们带来年发电量约900000kw.h的太阳能发电”

凯士比上海积极主动地在工厂屋顶加装太阳能板,将绿色能源的应用融入到生产过程中。贺钧介绍说,“上海的新工厂,可以说完美展现了可持续以及数字化二者的结合。我们在这家工厂当中运用了相应的数字化流程,使相应工作流程透明化,并且我也看到在目前工厂80%的房顶上都装满了太阳能板,电力总消耗50%,剩余的将反送至国家电网。”

同时,凯士比也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未来发展,聚焦氢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还积极的与采购端和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各方面管理碳排放的指标。同时,对物流企业和物流部门提出要求。“我们的物流车辆将在未来几年里面逐步改成新能源汽车。”贺钧表达着对未来发展的愿望。

贺钧希望,未来凯士比的产品不光有一个价格标签,每一款生产的产品,还要有碳排放数据,助力国家的“双碳”目标实现。

“对于凯士比来讲,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做绿色能源,而是更加广阔。比如从人员战略上来讲,对人员持续地进行投入,为企业后续发展注入更多的后劲。”贺钧说。

三年前建立的凯士比北亚管理学院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样、系统全面的课程和发展机会。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亲自授课,还是与外部校企合作的课程交换,都为员工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大幅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

“通用机械行业的员工满意度是62%,凯士比总部给的标准是66%,而凯士比上海的员工满意度达到了85%,这在700人的大厂里面达到85%的满意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凯士比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杰出雇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024年,凯士比正式更新了品牌宣言为“解决之道.成就美好生活”,正如贺钧所讲的一样,凯士比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为使命和愿景。泵和阀门通常是隐藏在各个行业的角落中,但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凯士比通过聚焦后市场业务、优质服务、高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价值,释放着布局新质生产力的背后力量。 


凯士比中国发展大事记


1993年:凯士比捷成洋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成立,从事进口业务


1994年:由凯士比集团(51%)和上海电气集团(49%)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凯士比集团收购了捷成洋行的所有股份,全资建立凯士比香港有限公司


2004年:大连凯士比埃姆阀业有限公司成立,是凯士比集团在内地注册的一家子公司


2005年:凯士比集团增持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股份至80%


2007年:在中国上海闵行成立凯士比工业标准泵厂


2008年:上海电气和凯士比合资成立核电泵阀有限公司。其中,上海电气集团持股55%,凯士比集团持股45%


2010年:凯士比阀业(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KSB SE&CO KGaA在中国内地注册的子公司。


2011年:凯士比在中国常州开设了新的阀门工厂


2013年:凯士比成立凯士比泵阀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2015年:凯士比合并上海公司及常州工厂为凯士比阀业(常州)有限公司


2021年:凯士比泵阀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成立


2022年:凯士比泵阀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成立


2024年:凯士比上海化工工程泵工厂落成。该工厂为凯士比上海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的投资项目,花费近2000万欧元,厂房占地近10000平方米

来源:中国工业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