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泉制造工厂现场工作场景
虽然不起眼,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泵。上海凯泉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凯文用一句话形容泵的广泛应用:“有液体的地方,就需要泵的存在。”
在国内泵业,上海凯泉作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优势,二十九载深耕泵装备技术更新,不仅完成民用泵节能环保产品的更新迭代,更是打破核能、海洋、航空等高精尖领域泵产品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国产替代、产业升级。
重投入,用技术赢得市场
与国外相比,国内泵业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庞大。上海凯泉技术中心主任芦洪钟告诉记者,中国泵市场规模占全球近三分之一,而且呈持续增长趋势。如何从国外知名品牌手中抢回市场?如何从国内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上海凯泉用技术作出了回答。
泵及相关泵用电机系统,年耗电占全国工业用电量18%左右。为优化产品节能性能,上海凯泉成立节能事业部,致力于技术及产品研发,提升水泵本身性能、拓宽水泵运行高效区,提供与管网系统相匹配的高效节能水泵。
芦洪钟透露:“2015年起,上海凯泉每年投入上百名研发人员和数千万元研发经费攻关高效水力模型,优化了单级泵、双吸泵和排污泵等产品全系列上千个水力模型。”目前,作为上海凯泉主营产品的高效节能水泵系列成为国内市场热销产品,已有21个系列产品获得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市场占有率达20%至30%。公司连续23年名列全国泵业销售额第一,去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
而这些都离不开团队研发,技术领先始终是上海凯泉的核心竞争力。芦洪钟形容研发过程就像闯关打怪一样,用“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也不为过。他说:“我们曾经研发一项核能领域的产品,历时1000小时,方案做了84种。”
目前,上海凯泉对标世界级泵业企业,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400人,共获得各类技术专利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项。
走出去,“中国泵”向产业高端进军
2008年之前,上海凯泉的产品大都以民用泵为主,但企业研发并未止步于民用泵。 “技术含量较高的泵市场由国外产品占据较大份额。”林凯文回顾说,当时,中国泵类企业主营产品主要集中在清水和污水泵、低端工业用泵领域,而高附加值的大型用泵如核电、大型火电、石化用泵等市场长期被洋品牌垄断。“泵是工业的‘心脏’,这颗‘心脏’怎么能依赖他人?”林凯文决定带领上海凯泉团队继续向产业高端进军。
2006年,上海凯泉聚焦核电用泵,先后成立核电办、核电泵车间、电力泵公司、核电泵分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内泵业举步维艰,一度陷入经营困境。林凯文介绍,市、区两级政府十分关注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嘉定区委、区政府主动深入集团开展调研,并从税收、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部门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和市级专项课题,上海凯泉完成4个市级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还获批立项“上海电站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获得支持的上海凯泉加快进军高端领域。公司核电事业部总经理于栋介绍,2010年起,投入近7亿元,引进技术人才开展以核泵为重点的50个重大新产品项目研发,并建造了面积1万平方米、厂房轨高24米、行车单钩起吊150吨的重型车间。
于栋和芦洪钟跟随核电研发部门一路成长至今,他们对记者说:“连续10年持续重点投入核电泵研发,都靠其他产品的盈利,我们当时压力特别大。”
“但我们坚持了下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谈及10年核电泵研发之路,他们自豪中带着感慨。团队研发的华龙一号核二级中压安注泵、TMSR-LF1燃料盐循环泵等产品,不仅实现设备的国产化,各项技术指标更是远超国外品牌。2017年,上海凯泉“战胜”德国KSB和威尔,获得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价值400万英镑的泵设备包项目,成为唯一进入欧洲核电市场的中国泵业企业。同时,上海凯泉也是全国首家获得《民用核二三级安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民营企业。
林凯文告诉记者,公司已参与5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未来在加大重大产品技术自主研发力度的同时,还将牵头制定相关领域中国标准,提升泵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带领中国泵业“走出去”,用“中国智造”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