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原油生产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作为油田开发注入、运输、分离等端口的重要动力来源,泵类设施能否“健康在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油田建厂最早的采油厂,采油一厂拥有完备的专业化维修队伍,修保能力始终处于油田领先地位。他们充分发挥“大维修”管理模式优势,在“油公司”模式改革后,对全厂维修人员、设备、技术等进行重新整合,通过搭建“泵修运行平台”,应用“以检定保、以保代修、以改促优”设备修保模式,实现与各作业区站库一体化捆绑运行,满足“作业生产所用”“泵站维护所需”“故障抢修所急”,全力扭转疫情期间因泵配件不到位,导致泵修任务积压的不利局面。
“就拿‘以检定保’来说,以往都是先维修后保养,现在我们将服务端口前移,为全厂1774台泵建立检修档案,明确每台泵的承包人,定期进行巡检、监测和数据维护,全面掌控设备运转情况。”该厂生产维修大队副大队长王晓利说。
为了有效提高设备运行时率,采油一厂不断完善修保资料、加大巡检力度、改变工作方式,在构建“专业化”维保模式基础上,加强与各单位间的合作配合,并根据生产需要,不断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为修保过程撑起“安全伞”,为油气生产筑高“防火墙”。与去年同期相比,注水泵平均三保周期从1132天延长至1257天,注聚泵平均大修率下降了15.4%,设备运转时率有效延长。
与此同时,他们依托由5名泵修技师组成的“大维修工作室”,针对在设备维修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逐一进行技术攻关,对泵阀、活塞等有修复价值的零部件进行拼装、修复,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对注聚泵曲轴、盘根盒总成等非精密件进行专项修复,变废为宝;对螺杆泵驱动装置、隔离套管进行自主加工,有效缓解了泵配件紧张的情况。(据中国经济时报,杨同玉 吕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