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花椒树,意味着一份致富希望。在南安翔云镇的重山间,福建第一个红花椒基地依山蜿蜒而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水汽充沛、海拔适宜,是花椒的绝佳生长地。从去年开始,翔云镇云山村埋下第一颗花椒树种,一年间,2万株花椒木已成规模。
唤醒“沉睡土地”
荒坡披上绿装
云山村党支部书记卓文芳是这片花椒林的“领头人”。8年前,他回到家乡,发现偏远的云山村没有支柱产业,村财与村民收入都面临难题。“于是,我想到了产业科技兴农。2019年,我和村干部一起从北京邀请专家到云山村调研,并将土壤取样送往北京中科院检测。”经过实地论证和充分调研,云山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启动大红袍花椒种植。
2023年,基地开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盘活流转农民抛荒、闲置土地250多亩。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整治后的撂荒地种上了花椒树,一片片水平梯田被绿色覆盖,一株株花椒木在荒地上见缝插针,延绵成片。
“千亩地种了2万多株,现在长势相当好,幼苗一旦存活下来,生长40年以上不成问题。”卓文芳说,“花椒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3—5年才能长成树挂满果。”他表示,目前基地已投入200多万元,虽然头几年基本没有进账,但依然信心十足,“必须得有人吃第一只螃蟹,由于是福建省首次引进红花椒品种,所以我们特意去陕西请了技术‘外援’做专家指导。”
聚焦“业强民富”
振兴前景广阔
种植花椒不仅让荒山披上“绿装”,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路。村民卓大姐从去年开始在花椒基地务工,她说:“不仅有土地租金可以收,而且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挣100来块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卓文芳算了一笔账,由于福建花椒基地基本是空白,所以价格和需求都不愁,千亩花椒至少能年产十几万吨花椒,以每斤最低30块钱计算,每年将为村财带来80万—100万元的收入。
卓文芳说,根据刚刚召开的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要求,未来这里还将以典型示范村为方向,探索花椒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与深加工,让福建第一个红花椒基地成为村美、业强、民富的振兴典型。
“夏秋是花椒收获的时节,希望下一个夏天,云山花椒林可以结出硕果,‘椒’香满山。”卓文芳说出了所有云山人的共同心愿。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 林绿波 高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