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规范、有序、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及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强化全园教职工疫情防控意识,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结合上级会议精神,针对目前疫情反复的现状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根据《南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5版)》以及上级有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2022年4月12日-14日,南安市翔云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学习活动。
1
分工明确 周密部署
演练前,吴凤凤园长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传达了上级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对演练流程做了详细解读,要求全园各岗位教职员工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确保疫情演练有序开展。
2
模拟演练 以练备战
场景一:
教职工入园
1.体温正常
教职工佩戴口罩、间隔一米排队等候,主动亮码,保安对入园教职工进行测温,体温正常入园工作。
场景二:
幼儿入园晨检
(一)体温正常
1.入园晨检,家长陪伴幼儿于学园门口的等待通道排队等候入园,注意彼此间隔一米。
2.初测体温无异常者,家长取下幼儿口罩,幼儿消毒后入园。
(二)体温异常
1.初测体温,发现一名幼儿体温超过37.2℃,由值班老师引导家长、幼儿到临时留观区复测体温,留观区老师向家长进行流行病学筛查,询问“三史”情况(途经史、旅居史、接触史),并做好登记。
2.复测体温超过37.2℃,无“三史”状况,保健老师请家长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带幼儿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并第一时间向本班老师汇报就诊情况,同时通知班级老师做好因病缺勤跟踪记录。
3.幼儿离开后,后勤消毒人员对临时观察室进行消毒。
场景三:
课间幼儿身体异常
1.上课时老师发现有一幼儿精神疲乏,面颊潮红,马上为幼儿测体温,发现该幼儿体温超过37.2℃,班主任对幼儿进行体温复测并拨打电话告知保健老师。
2.配班老师将班级幼儿疏散到备用班级。
3.保健老师立即到隔离室穿戴好防护用品接诊幼儿,班主任协助保健老师联系家长,向家长进行流行病学筛查。
4.后勤消毒人员处理呕吐物,对活动室进行全面消毒。
5.若幼儿复测后体温超过37.2℃,班主任电话联系家长来园接幼儿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患病幼儿恢复健康直至返园前,班级老师每天追踪幼儿健康状况及就诊情况并做好因病缺勤追踪记录,同时向保健老师汇报。
6.该幼儿离开隔离室后,保洁员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场景四:
幼儿午休
1.幼儿午睡期间发现体温超过37.2度时,保育员立即叫醒幼儿,并为其戴上口罩,联系值班老师到寝室带幼儿至隔离室,第一时间通知保健老师。
2、保健老师立即到隔离室穿戴好防护用品到班级接诊该幼儿,保育员需与保健老师做好交接。
3、保健老师复测后,体温异常,疑似传染病,上报园长,园长上报卫生院。值班老师打电话告知家长幼儿身体情况,做好流行病学的筛查工作,并通知家长做好防护措施来园接幼儿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4、卫生院接诊,如确诊为传染病,由园长上报教育局。
5、后勤消毒人员对寝室、临时观察室进行全面消毒。
场景五:
外来人员入园
1.“问”—保安询问外来人员从哪来?因何进园?
2.“批”—保安将外来人员的详细情况,上报值班行政,询问是否批准进入。
3.“测”—保安手持额温枪进行测温核对。
4.“验”—保安查验外来人员八闽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情况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5.“登”—保安让外来人员详细情况登记在外来人员进校登记本上。
6.“入”—外来人员完成一至五流程后方可入园。
3
教职工疫情处置流程图学习
场景一
学校收到教师出现阳性或密接通知(班级)
1.园长启动应急预案,向中心校报告情况,同时向属地政府报告,联系卫生院。
2.分管教学主任要求病例教师自身防护原地不动,本班幼儿同时做好防护原地不动,安抚幼儿情绪,避免引起恐慌,病例教师尽快自行前往校内留观室。其他班教师要求本班幼儿做好防护原地不动,安抚幼儿情绪,避免引起恐慌。
3.分管安全副园长通知保卫人员封闭校门值守应急通道,准备引导医护车辆入校。
4.分管保健教师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自身防护原地不动。
5.分管保健教师和分管安全副园长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并配合入校医护人员。
6.安全员配合网格员整理相关人员信息,准备书面报告经校长审核后上报。
7.办公室负责人关注做好舆情监测。
场景二
学校收到教师出现阳性或密集通知(宿舍)
场景三
宿舍和班级发现老师异常症状
场景四
宿舍和教师发现学生异常症状
场景五
学校收到学生出现阳性或密接通知(班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通过复学疫情防控演练和学习,幼儿园教职工对防疫突发应急方案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为复学后的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园将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把防疫工作做实做细,让幼儿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