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简介
黄田村位于南安市西部,翔云镇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处,北临安溪县城厢镇。总面积5.326平方公里,耕地1050亩,山地3733亩。人口数3218人,村民837户,有路内、寨仔林、月眉、圆山、乌仑、后林、中院垵7个自然村。境内有龙泉岩、仙人阁等人文景观,有松树、杉树、樟树、毛竹等植物资源。
黄田村于2016年被南安市公安局授予“2015年度先进治保组织”称号;2017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安市美丽乡村”称号;2018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2018年度和谐村”称号;2019年获得“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称号。
久久为功
宜居乡村展新颜
“道路变宽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车了,村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近日,黄田村村民王先生看到村道加宽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是主干道,原先路宽却只有5米,两车交会时不好通行。”黄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水生告诉记者,考虑到群众出行不便等因素,今年7月,通过上级补助和社会募集资金,黄田村对1.6公里的村道进行拓宽,并修建排水沟、增加绿化等,总投入250多万元。
如今,拓宽后的村道不仅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我们村的变化可不止这个。”王先生自豪地说,如今的黄田村,不仅路宽了,裸房少了、村庄亮了,连在公园散步的人也多了起来。
近年来,为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黄田村实施了村庄硬化、美化、亮化、绿化、文化“五化工程”。投入30多万元,建设“和文化”主题公园,将党建主题及“和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生态园林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沿公园修建了环村休闲步道,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在茶余饭后、移步换景中受到教育熏陶;投入资金安装路灯,并号召村民自筹购置路灯,装于农村小院,在三四百盏路灯的点缀下,夜晚的村庄就如一汪灯火的海洋;开展填埋旱厕、拆除猪棚禽舍、整治裸房、改造排污水沟等行动,使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打造1.3公里的登山步道、建设3座凉亭,让村民不仅能登顶欣赏绝美风景,还能锻炼身体……这些变化,都见证着黄田村日新月异的蜕变。
自导自演
“村晚”唱出文明风
如果要问黄田村的“特色文化牌”是什么?那当属该村从2015年就开始举办的百姓“村晚”。
近日,记者来到黄田村文化活动中心,只见偌大的文体活动中心内有个大舞台,而舞台左侧,一把把红色塑料椅叠高分列“站立”,足以想象该村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闹场景。
“别看现在冷冷清清的,到了春节期间可热闹了,其他村的村民还会报名来参加呢!”黄田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有民介绍,黄田村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只有七八百人。春节,便成了“雁归”时刻,也成了凝聚乡贤力量的好机会。
“2015年,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碰头商议,大家都举双手赞成,‘村晚’就火热开办了。”王有民告诉记者,不一样的是,黄田村“村晚”不请“外援”,出演的就是普通村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才有参与感。”官艳秀就是黄田村“村晚”的常客,已经连续6年登台“村晚”。在她看来,“村晚”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娱乐方式,从讨论筹备到彩排表演,村民的积极性高了、向心力强了,村里人的文化生活也更健康了。
王有民介绍,因为“村晚”举办时间都在春节期间,经常遇到下雨。大家便商议筹建“村晚”舞台,“没想一下子就集资了200多万元用于建设文化活动中心”。
那么,“村晚”的日常花销经费都是从何而来呢?“一开始是村民筹资,2019年正月初二,黄田村公益事业促进会正式成立,这笔公益基金不仅用来奖教助学、扶贫济困、关爱老人等工作,还用于‘村晚’支出。”王有民介绍。
每年正月初二,全村近上千名村民如约而至,翘首以盼的“村晚”上演,此外,依托文体活动中心,村里还开展篮球比赛、广场舞、唱南音、书画临帖展、春联义写等活动。
制定规划
勾画山水田园梦
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山清水秀、绿树怀抱,还有悦耳的鸟鸣声……走进黄田村后林自然村,你会感受到陶渊明笔下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般的世外桃源;走进村中的五峰山垂钓基地,你可以“闲来垂钓碧溪上”,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为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把丰富的山水、农业资源变为产业优势,打造成“布局优美、环境秀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2019年10月,黄田村还邀请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制定乡村规划方案,编织了一幅“山水田园画”。
根据规划,黄田村将依托优越的田园山水风光,通过裸房整治,建设文化休闲公园,完善乡村公路、停车场、路灯、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逐步实施规划内容,打造生产生活共融,人居田园和谐,生态景观共生宜居村庄。
山水为墨田园为卷,勾画山水田园梦。黄田村的点滴发展变化,汇聚成了村民们越来越甜蜜的幸福日子,也折射出小山村的发展巨变,如今“山水田园”的梦想已逐渐照进现实。(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