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天
二进翔山村
为了进一步修改补充《翔云烽火》一书,2018年7月5日上午,南安市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卓鸿田、副会长兼秘书长吕连祺、副秘书长洪振天一行到翔云镇采风,对翔山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不但山高林密谷深,而且有许多革命旧址,更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传奇故事。
7月10日上午,新四军研究会一行三人和南安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卓安邦等4人又来到翔山村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翔山村党支部书记卓布水、村委会主任卓振东,老同志卓开麻、陈应昆、卓合作、卓东火、卓进来、卓清江、卓天竹等,他们都是“五老”人员的后代。座谈会由卓鸿田主持,大家群情激昂,围绕着一个又一个话题,思绪又回到七八十年前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17户中有11户参加革命
翔山村的上寮角落,这里地处偏僻,山高林密谷深,在上寮松柏崙发现有红军枪械修造厂、抗日标语、翔山抗日先锋队和游击队驻地旧址、炮楼、天然石洞、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战斗的旧战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的17户村民中,除了伪甲长和寡妇6户以外,就有11户人家参加革命,其中,加入中共地下党的有:卓开安、卓开国、卓开球、卓成池、卓开直、卓开岁、卓开妙等7人,其他的“五老”(五老人员指的是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我党做过贡献,如今尚健在的老同志。分别是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人员有:卓开都、卓加溪、卓开塔、卓开淡等4人。他们以实际行动,或与红军游击队并肩战斗,或抗租抗粮抗税抗暴抗抓丁,或参与修造枪支弹药,或昼夜奔波,提供情报,或彻夜不眠,站岗放哨,或舍小家为大家,为游击队提供食宿,或不惜牺牲,掩护战友,或用烟盒当枪支,用木枪缴真枪,或智抓俘虏,用俘虏交换被抓乡亲等等,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假枪缴真枪
1949年4月26日福庭暴动后,美式装备的国民党325师派军队和保安团300多人气势汹汹前来围剿,他们从英都、东田的沙溪大摇大摆向翔云进军,根本不把游击队放在眼里,认为游击队只有几支破枪,弹药严重不足,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到半天就可以全部消灭。
安南同游击队统一部署,利用有利地形,分兵阻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游击队长卓明德根据战斗部署,带领30多名游击队在肖埕集中后,隐蔽在翔云福庭的洞尾溜山上,战斗打响后,敌人凭借美式装备的武器,边打边疯狂叫嚣:“你们的装备太差,连一挺机枪都没有,赶快投降吧!”回答敌人的是游击队的子弹,从中午打到晚上,敌人寸步难行,只好狼狈撤退。
第二天早上,上寮游击队员卓开溪和他侄子卓开安发现小溪对岸有两个掉队的国民党兵,身上还背着枪,怎么办呢?卓开溪立即回家拿出一把木头刻制的驳壳枪,枪身涂着黑漆,枪把又绑着红绸带,乍一看还真的不分真假,卓开安则拿上一把农民劈田埂杂草用的劈刀(闽南话叫做岸刀),火速赶到溪边,卓开溪挥动手中的木驳壳枪,喝令对岸的两个国民党兵:“放下武器,举起手来,不然我就开枪!”敌人吓坏了胆,把枪放在地上,把子弹带也解下来放在地上,乖乖地举起双手。卓开溪和卓开安拿着武器,眼睛死死盯着敌人,边喊:“站住!举起手来!不准动!”边慢慢走到溪对岸,缴获了两支美国造的卡宾枪和两个子弹带,上百发子弹,一把铜质的手电筒,他们把两个俘虏和缴获的武器交给游击队,游击队把俘虏押到蝙蝠洞关起来,卓开溪还煮稀饭给俘虏吃。后来游击队对俘虏进行教育后释放。
这两支卡宾枪,在以后解放英都的战斗发挥了很大作用,敌人听到卡宾枪的枪声,惊呼:“土共也有了机关枪”。
在1949年5月22日战斗中,敌人从英都经东田到翔云不足30里路,被武工队和游击队处处阻击,足足走了三天才到翔云,又被游击队打败了。上寮游击队员卓开溪、卓家安要到田里耕作,发现福庭的一个山洞口有穿黄军装的人在走动,估计是昨天战斗到天黑没有逃出去的敌兵。绝不能让他们跑掉!但赤手空拳怎么办?卓开溪急中生智拿出烟盒,裹上手巾当手枪,悄悄地走到山洞口。突然厉声高喊:“缴枪不杀!”敌人吓成一团,乖乖地把枪丢了出来。俘虏敌人一个炊事班10人,缴获美式步枪5支、子弹500发、行军炊具一副和其他军用品。
智勇双全的游击队员,受到县工委的表彰。用假枪缴真枪,烟盒当枪支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解救被抓群众
1949年7月12日,敌人保安二团、“剿共大队”倾巢而出,偷袭翔云,进入翔云后,大肆烧、杀、抢掠,烧毁房子两大座又12间,人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被杀害群众1人,抓走群众30多人。单翔山村就有24人。游击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运用麻雀战术,巧布出疑兵阵势,一时间,翔云周围的山上红旗招展,四面山沟枪声齐鸣,敌人惊恐万状,仓惶遁回安溪。
如何解救被抓的乡亲们呢?卓明德和游击队员们都心急如焚,苦苦思索着各种解救方案。
几天后,根据侦察员的报告:发现安溪县城水门外溪边树荫下停靠的两条船,情况有些异常,有几个哨兵在站岗,看来大有名堂,定有蹊跷。卓明德带领游击大队立即部署兵力,埋伏于田隙渡口。时正值炎夏天气,蚊虫很多,但游击队员们个个精神振奋,集中精力注视着溪中动静,忍住蚊虫叮咬,静静守候到晨曦初露,这两条船才顺着溪流而下。当船驶近渡口时,卓明德一声令下“停船检查!”船上乘客乱作一团,船上有人威胁船工不许靠岸,企图冲出封锁线。但渡口水势平缓,无法急驶。在游击队再次严厉的喝令下,船老大不顾敌人威吓,把船驶靠过来接受检查。就此俘获了敌人保安二团三营营长陈忠育、一营营长朱家齐的小妾及安溪县政府人员、家属共9人,缴获电话总机一部。
通过斡旋与交涉,游击队提出用俘虏交换被抓群众。结果,在7月24日,敌我双方交换成功,游击队有效保护了被抓群众的安全。
这次的辉煌战果,在中心县委出版的战报上受到表扬。
空手夺枪支
中共翔山支部书记、游击队长卓明德,身高1米85以上,身强体壮,虎虎生威,是游击队的一员虎将,带领游击队经常打胜战,乡亲们亲切称呼他为“高脚胜”。
1949年4月29日,在翔山村鲤鱼区,卓明德发现二个查巡电话线的伪乡警背着驳壳枪和工具,查完线路后到一家群众家中喝茶,准备吃“饭担”(国民党地方保甲长指派群众免费供给敌人的饭菜),工具袋放在地上,两支驳壳枪都放在饭桌上,卓明德与房主熟悉,在房主招呼下,就凑上前去与电话兵边喝茶边攀谈,说你们电话兵确实很辛苦,要背这么重的工具,又要背枪,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都要爬山越岭,巡查线路,要是电话不通,还要受到长官的责罚。谈着谈着,两个电话兵听了,觉得很顺耳也很得意,逐渐放松了警惕性。卓明德又说,你们背着短枪确实很威风,而我们农民,只懂得拿锄头,连真枪看都没有看过,更没有摸过,能不能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两个伪乡警一听,觉得这个高个子农民就是憨厚耿直,真的以为连真枪都没有看过。为了显摆抖威风,其中一个就先拔出驳壳枪让卓明德看,还洋洋得意地说:“你看,德国造的,还是新的呐。”卓明德一接过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保险,啪嗒一声把子弹上了膛,左手夺过桌上的另一支枪挎在自己身上,右手持枪对准两个电话兵,大喊“不动,缴枪不杀!”,两个电话兵一时吓得目瞪口呆,卓明德一声“滚”,两个电话兵才如梦初醒,狼狈夺门逃命。
就这样,卓明德凭借大智大勇,空手夺得两支驳壳枪,五十发子弹。同日,又乘胜带领游击队员进入云头村,收缴伪保长卓金圃步枪五支,短枪四支和一批弹药。
卓明德空手夺枪支的传奇故事,解放后被编成活报剧,在翔云、英都、仑苍一带多次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枪械修造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处偏僻山区的游击队枪支弹药非常匮乏,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抢夺或缴获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武器,二是筹集资金购买,但经费也很困难。三是土法上马,自己动手修造。
77岁的卓开麻老人带着我们来到翔山村的上寮松柏崙林脚,一一指认枪械修造、炼铁、炼硝、装配枪支等几处遗址。原来的小楼仔、三间仔等房屋虽然已经倒塌,有的开辟成农田,有的已经荒芜。说起枪械的修造,还有一段佳话。
陈应昆老人的父亲陈亚彬,原籍广东省梅县,是个地下党员、烈属,又是制造枪械的师傅。陈亚彬于1925年就在梅县参加革命斗争活动,1926年入党。但是新生的红色政权尚未巩固,就遭到国民党的猖狂反扑,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陈亚彬等一批革命党人从汕头乘船到福建厦门,又被抓回10多人,其余的30多人分散到福建农村,投靠当地党组织。
当时,陈亚彬和一同从广东逃出来的地下党员陈新、吴阿、招阿等30多人来到翔云镇翔山村,在该村上寮松柏崙的楼仔厝开始炼铁、炼硝、手工制造单发步枪和翻造子弹。
收集废铁冶炼,凭简单的工具,制成枪管和零部件。发动群众,挖旧墙土炼制火硝,再印制“土葛”(土坯)填补旧墙壁,现在仍然有些遗迹可寻。用旧土墙的浸出液慢慢熬制成火硝,研磨火硝,一定要用木质的臼子和木槌,才不会引起爆炸。现在,在卓合作老人的家中,还保存有当年擂火硝的松木臼子,他的父亲卓序碍、卓进来的父亲卓开雪都参加过炼硝和配置黑火药等工作。
配置黑火药的原料是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其中硝石约占75%,硫磺约占10%,木炭约占15%,配好以后,要放在木质的臼子里细细研磨,然后利用旧子弹壳翻造子弹。
在上寮松柏崙几个不同地点,枪械修造所的广东师傅和本地人共有30多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每天就可以制造出一支单发的步枪,从1928年到1936年间,在翔云的红军驻军领导李招贤(安溪人)的大力支持下,一共制造出几百支步枪,除一小部分卖给当地猎户外,其余的全部交给李招贤,分配给游击队和武工队使用。
在制造枪械期间,国民党闻讯曾前来“围剿”缴枪,由于事先得到情报,修造所及时安全转移,敌人一无所获,转移到东田沙溪村以后将近2年时间里,仍然坚持造枪修枪,直到1936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才停止,修造厂的人员分散各地,来自广东的革命党人大部分返回故乡。
发现抗日标语
在翔山村上寮73号的汉式瓦房上落左边房间里,至今保存着许多用毛笔在白灰墙上书写的抗日标语,虽经过近80年的岁月洗礼,有的已经模糊不清,几条标语仍然清晰可见。主要有:
“抱定杀敌成仁的决心 发扬中华民族之荣光 抵抗日本 抗战必胜建国必胜”,而“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条标语的笔画特别粗,也特别醒目。这些标语是何时何人所写的呢?根据老人们回忆:
那是1939年,翔云抗日救亡宣传队被南安县政府限令解散,梁益民光内民校校长职务被免除。梁新民即带他和梁长裕等一批青年到泉州昭昧中学就读,并参加泉州地区的抗敌后援活动。5月中旬,敌机对泉州连日轰炸,学校迁往城外,师生们暂时疏散到农村。6月4日,翔云“九五保”发生群众抗征抗暴事件,国民党反动派用残暴手段“围剿”镇压,迫使全“九五保”500多户,1500多的男女老少背井离乡,流亡到安溪龙门一带,依靠亲友为生。反动派一面拉拢唆使少数走狗,重组被人民群众摧毁的保甲政权,还在南安的《南光日报》发表保甲长名单,以示与原来“九五保”政权组织的区别,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白色恐怖,胁迫群众要缴枪“自新”。否则,不让回乡,不给夏收夏种,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梁新民目睹如此惨状,加上他60多岁的老祖母和一个亲戚,在敌人肆虐下不幸受伤,敌人还不让抢救医治。在这种情况下,梁新民毅然挑起斗争的重担,把群众武装集结起来,组成一支20多人的抗暴队伍,命名为“翔云抗日先锋队”,就驻扎在如今的上寮73号和临近的土楼和炮楼里,坚持与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直到全国解放。这些抗战的标语,就是在这时所写的。
到目前为止,我市只发现两处抗日标语,一处是南安一片寺西友剧团于1941年11月11日在石头上刻下的“用我们的武器来粉碎敌人的迷梦”,另一处就是在翔山村下寮发现的标语,至今都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后人追寻那段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峥嵘岁月提供确凿的物证。
来源:《翔云烽火》
(南安市新四军研究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