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如何推进火电阀门 的国产化进度,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张雨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即通过协会的组织运作,并依托电力、冶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而这个曲线突围的办法,已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成功运用在核电泵等领域。
国产化之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阀门 用量较大的国家。仅就电力工业来说,到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保守地估算将达到9亿千瓦,照此每年要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平均每年投资5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核电站、高效低污染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一台火电机组需要上万多只阀门 。
如此喜人的市场预期,令阀门 企业为之兴奋,但横在前面的最大问题却是我国火电阀门 大量进口,国产化情况不容乐观。
是什么影响了用户选购国产火电阀门 呢?是国产阀门 满足不了要求还是性价比弱?对此,张雨豹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以对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 为例,从技术上讲,90%的阀门 可由国内配套,只有极少量高参数安全阀和调节阀技术我们还未完全掌握。
从价格来衡量,火电阀门 国产化也会给火电机组设备总承包方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仅四大管道阀门 全部进口需6000万~9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全部国产化只需3000多万元人民币;一台60万或3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四大管道用阀门 全部进口需5000万~7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全部国产化只需2000多万元人民币。
那又是什么挡住了用户选购国产阀门 的念头呢?张雨豹认为,这与行业特质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这些设备的意义非常重大,承担方的责任风险意识非常强烈,在没有可借鉴的前提下不敢贸然尝试国产设备,更愿意相信曾为火电机组配套过的进口设备。这就给我们的“首台首套”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即使国产化的经济效益显著,但用户方也不会轻易选择国产设备。
多方合力才能改观
怎么办?单兵突围显然行不通。
张雨豹说,阀门 行业是目前通用机械行业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个子行业,2009年该行业产值在1300亿元左右。可是该行业特点是企业数量很多,据协会统计就有几千家,且单个企业的产值规模都不大,有几个亿就是非常不错的企业了。
为了推进火电阀门 的国产化工作,协会这两年对行业企业分梯队进行摸底调研。对具备技术、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只是由于客户不信任原因难以开展国产化项目的,由协会组织,争取国家首台套政策支持;对于有基础,但技术方面还稍微欠缺的,则组织进行攻关;技术差距较大的,则要组织产学研,进行技术合作。在今年2月份由协会组织召开的超超临界机组火电阀门 国产化座谈会上,大家更是达成共识。针对关键产品的研发,要成立调研小组进行调研,根据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难度,分阶段、分步骤来确定研发课题及课题承担单位。
同时成立由行业协会、业主、设计院组成的专家组,对研发课题项目进行指导和产品鉴定,通过鉴定的产品在依托项目进行首台试用,并建议国家对使用首台替代进口阀门 的单位给予一些政策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方向,企业也加快了产品研制的步伐。比如近日由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 有限公司研制的为100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配套的全量型安全阀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汽水系统截止阀、止回阀、水压试验堵阀通过了国家级产品鉴定。
张雨豹认为,对于设备的生产企业来讲,应加强自身的新品开发能力建设和企业管理,不断地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产品技术需求。同时,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后期服务水平,并坚持不懈地做好产品全程服务。
但他强调,如火电阀门 设备的国产化,只靠阀门 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国家在税收上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包括建立首台(套)国产设备使用的风险基金和保险机制等。
此外,要改变以往“重主机,轻辅机”的做法,政府也可以将阀门 国产化纳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攻关专项的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加大科研费用投入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作为独立的专项列入重大装备科研攻关国家计划;在安排国债技改投资项目时,也应将电站辅机作为重点,支持几家有较好基础的大型阀门 骨干企业改善工艺装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